
确定作物需水量的可靠方法是通过试验来确定,当实测资料不足时,可用计算方法。常用的计算方法可分两类。
直接计算法 即根据分析试验观测资料与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用统计分析建立计算公式的方法。中国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①水面蒸发量法(多用于淹灌的水稻田):E=αE0
式中E为某时段的作物需水量(m3/亩);E0为同时段内的水面蒸发量(m3/亩);α为通过试验确定的系数。 ②产量法(多用于旱作物): 式中E为作物全生育期需水量(m3/亩);Y为作物单位面积产量(kg/亩);K、n和C为由试验确定的经验系数。 ③多因素法(适用于各种作物):它是利用两个以上主要影响因素推定作物需水量公式的方法。该法形式很多,计算精度较高,但计算较复杂,需要的试验资料较多。 间接计算法 先计算出参考田间腾发水量,再乘以作物系数便得出作物需水量。参考田间腾发水量即潜在腾发量,是指作物株冠完全覆盖地面、作物高度不X过1m且生长正常的作物(如苜蓿等)在充分供水情况下的田间腾发水量。有代表性的计算方法是改进的彭曼公式:
式中Et为参考田间腾发水量(mm/d);P0和P分别为海平面和计算地点的平均气压(mbar);γ为温度计常数;墹为饱和水汽压曲线的斜率;Rn为田面接受的太阳净辐射能量(mm/d);Ea为干燥力,即蒸发面上的温度等于气温时的蒸发量(mm/d)。但实际上,作物需水量可由下式计算: 式中E为实际作物需水量;Kc为作物系数,即某阶段内作物需水量与同期参考田间腾发水量的比值,它反映作物及土壤条件对腾发的影响作用,根据试验资料求得。